首页 > 要闻 >

版面速览|6月29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发布时间:2023-06-29 11:33:58 来源:天眼新闻

做好土地增效“加减法”


【资料图】

——解码贞丰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精打细算账”

今年年初,我省余庆县、黔西市、贞丰县、普定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4个示范县(市)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利用模式?各地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怎样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将通过系列报道分别展示4个示范县(市)因地制宜实现土地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是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方面的经验和实招。

县域面积1511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好节约集约利用的“精打细算账”?

“通过‘加减法’。”贞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波说,一手做减法,腾出新空间;一手做加法,发展新产业。

近年来,贞丰县瞄准存量用地,通过对批而闲置用地、低效用地等进行二次开发,从土地存量中寻找发展增量,保障项目建设“零增地”,为新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腾”出了发展空间。

一减一加之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贞丰县在有限土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坚定向前。

废楼产出“新产业”

炎炎夏日,走进贞丰县恒山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山建材),满载着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货车从工厂驶出,售往周边县市。

“我们的加工原材料都是来自垃圾焚烧发电厂及附近化工企业所产生的废渣。”恒山建材总经理王忠华介绍,通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替代水泥胶凝材料,既实现了工业固废材料变废为宝,又能节约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现在生产如火如荼的恒山建材,几年前却是一片“死寂”——

2018年,原恒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停产,并于2021年破产。

贞丰县自然资源局土地和矿权开发中心主任王丽介绍,以前出让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原恒山建材停工停产后,其留下的厂房、土地相当于“烂尾楼”,土地不能得到利用,企业也没有产生效益。

为盘活这片闲置土地,贞丰县积极招商引资。2021年底,通过法院公开拍卖,恒山建材最终取得了原破产企业的64亩土地,成功重组为现在的恒山建材有限公司。

一番努力,废楼产出“新产业”,“零增地”也能“大变样”。如今,该公司最高可承载年产能30万立方米,预计今年产能超20万立方米,产值能达2000万元,成功实现盘活闲置资产提质增效。

荒地长出“新财富”

月初的几场大雨,让久旱的顶肖村终于等到了“东风”。村民们把提前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移插到田地里,阵阵山风拂过,连片的嫩苗随风摇曳。

为何说终于等到了“东风”?

“我们从去年9月开始实施顶肖村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并于今年4月完工。利用冬天施工,确保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王丽指着前方错落有致的水田说,完工后就一直在等着下雨,村民们早就开始育苗等待了,雨一下,便可以种下第一批水稻。

田成块、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眼前的景象,正是王丽提到的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变化。

2022年以来,贞丰县共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8010.25亩,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对薄田旱地进行“大翻新”,让“亏本田”变成高产田。

顶肖村位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耕地分散、破碎、产量低。

“通过实施项目提升了耕地质量,预计新增粮食产能13万斤。”王丽介绍,利用项目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地力,确保旱涝保收,全面实现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道相通、渠相连”,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基础。

“之前我们这片地是荒地,现在帮我们砌了田坎,挖了水沟,就可以种植水稻,我在这里有近20亩田,今年收入可能要翻一倍!”60岁的村民龚长春一边插秧一边笑着说,笑容里满是对秋天丰收的期待。

危楼改出“新生活”

老房旧居破烂,污水雨水横流,基础设施落后……纵然城市化不断发展,但就在十多年前,位于贞丰县城中心的永丰街道却还是一副“老旧脏乱”的模样。

“以前这里的楼房几乎都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大多数居民楼里连厕所都没有,一下雨路上到处是泥泞,污水横流。现在道路又宽敞又整洁,绿化和配套设施也很好,我经常来这边散步。”今年73岁的陈奶奶谈起老城区的变化深有感触。

“贞丰老城区棚户改造面积约134亩,改造内容涵盖小区雨污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外墙修复、门牌广告、文化墙、绿化亮化、便民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并建设有住宅、酒店、智慧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大型超市等,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助力贞丰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单位贵州金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发说。

走进项目现场,随处可见绿色草坪和树木。王青发介绍,棚改项目将于今年内完工,届时可容纳2200户住户,可实现5个亿的商业价值,周边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后,将形成“十分钟生活圈”。

“近年来,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贞丰县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加大对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改造,让人民群众住房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巨大转变,同时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盘活建设用地,提高城市承载力。”贞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波说,老城区棚改,“改”出了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了群众幸福新生活,更“改”出了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022年,贞丰县通过资产重组盘活长期停产企业3家,实现产值约5亿元;引进2家房开企业,盘活土地96.42亩,出让价款1.12亿元。

“我们将始终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推进全县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王波说。

【绿色时评】

涓涓细流汇成强大潮流

同呼吸、共奋斗,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自2017年设立“贵州生态日”以来,越来越多人行动起来,成为建设美丽贵州的引领者、践行者、推进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贵州力量。

做建设美丽贵州的引领者、践行者、推进者,就是要筑牢信念,将绿色观念转变为社会共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就是要触及灵魂深处,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渐入人心,在黔贵山间,越来越多普通人成为“绿色愚公”“民间卫士”;在城乡街道,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渐成风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为守护生态环境汇聚起澎湃力量。

做建设美丽贵州的引领者、践行者、推进者,就是要改革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要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来延展生态理念、带动绿色发展。以良好生态环境为生产力,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以绿色经济为牵引力,打造投资沃土,聚人气、增“财气”,扩展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吸引客商投资建厂。以生态旅游为资本,利用好山、好水、好风光,加快从吃“资源饭”向吃“生态饭”转变。

做建设美丽贵州的引领者、践行者、推进者,就是要同心协力,将绿色生活发展成社会常态。从郁郁葱葱的雷公山,到绿荫连绵的乌蒙山,再到碧波荡漾的乌江,成绩斐然的背后,离不开数代人坚持不懈的砥砺奋斗。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楷模之任,更是你我之责。72岁的护林员王华文,守护乌江36年的卢锡永、冉戌英夫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不仅应得到颂扬,更应该成为驱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

涓涓细流汇成强大潮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责任。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乘以3852万人口这个基数,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贵州的磅礴伟力,共同谱写出“万里江山恣意开”的生态华章。

小香菇 大产业

近年来,遵义市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布局合理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特色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图为6月28日,在道真自治县平模镇顺河村拍摄的香菇种植基地。

张鹏 摄(贵州图片库发)

六盘水

“三个强化”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近年来,六盘水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通过强化森林保护,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全市康养资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贵州水城国家杜鹃公园”“黄果树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中国红豆杉之乡”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授牌。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国字号”生态名片增至9项。

拥有良好的森林湿地资源,六盘水市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乡镇19个,森林村寨70个,森林人家672个,2022年11月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成绩背后,是六盘水市坚持不懈的努力——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规划、统筹发展的原则,有机衔接医养、养老、健康、体育、旅游等,编制印发《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同时,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六盘水市“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强化基地建设。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建设以森林康养、运动、养身等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目前,发展康养林32180.94亩,建设森林康养步道79.3公里,森林浴场3个,健康管理中心2个,医药馆2个,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林旅融合。通过深度融合娘娘山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野玉海度假区等景区,建成酒店11家,民宿(客栈)71家,可用于接待床位约2000余张,大型餐厅6个以上,建成生态停车场8个、普通停车场33个,生态旅游公厕48余座等基础设施,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森林科普宣教中心、观景平台、生态观光索道、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为高质量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奠定基础。

【生态快讯】

全国“土地日”

我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贵州主场宣传活动在省地质博物馆举办,活动由省自然资源厅主办,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

今年的活动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通过开展主题宣讲、系统展示、智慧选地、有奖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加大自然资源政策和法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理念,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

在省地质博物馆展区内,活动方精心布置了相关主题的宣传展板和展台,并向广大市民积极发放最新修订的《一法两条例》、地灾防治知识卡片等宣传资料,宣传自然资源政策法规,鼓励市民把自然资源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活动还设置了“慧选地”自助展示区,登录“慧选地”平台,可以清晰地察看地块的卫星航拍图片,了解相应地块详细地理坐标、地块编号、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等信息,方便企业和投资商进行选择。

连日来,省自然资源厅还加强与宣传、网信、交通、科技、通信等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群发手机公益短信,在主要场所大型显示屏、地铁车厢、公交车、出租车等播放有关宣传视频和标语等,大力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和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了全省上下珍惜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浓厚氛围。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项目

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贵州10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与保护价值研究”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30多个学科组近1000人的科研人员,开展了对已建的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拟建省级的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思南四野屯自然保护区、印江洋溪自然保护区等10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

据了解,科研人员考察研究范围涉及贵州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大苗岭等主要山脉以及乌江、赤水河、沅江、都柳江、红水河等主要河流水系,各个海拔梯度亦有分布,覆盖了贵州几乎所有的典型地貌。科研人员系统研究了10个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森林植被类型。10个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的植物分类群有479科、1977属、8206种,共记录动物3205种,其中无脊椎动物2419种、脊椎动物78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其中Ⅰ级保护11种、Ⅱ级保护52种。

据介绍,10余年的研究,完成了《贵州10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与保护价值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些自然保护区本底信息的空白,发现了一批新种、新记录种,丰富了贵州森林植被类型,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本省维管束植物资源查证。

防灾减灾

科普宣传活动走进施秉龙舟节

6月21日至25日,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科普专家和工作人员走进黔东南州施秉县,结合当地的独木龙舟节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主题为“警惕地质灾害,共护美好家园”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穿梭在文化展演舞台人群中宣传防灾知识,卡通形象的全民防灾减灾打卡框吸引群众纷纷拍照打卡。宣传小分队活跃在火热的龙舟预赛比赛现场,为每一名前来展台了解的群众讲解防灾知识,发放相关资料手册。

“端午水也叫龙舟水,是每年端午前后出现的强降水现象。”宣传活动现场,通过直播的方式在线上同步开展宣传,提醒公众在“端午水”来临之际,注意防范身边的地质灾害危险,提高避险自救能力。直播主持人把传统节日来源、意义和防灾常识巧妙结合,将科普地灾知识寓教于乐,吸引网友同屏互动。

眼下正值主汛期,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公众有效识灾、辨灾、防灾、避灾能力,省自然资源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科普手段,在多个特殊节日节庆开展了一系列形式独特新颖、群众参与广泛的防灾宣传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配合”的防灾减灾氛围,全民共同构筑牢固的“地灾防线”。

我省首部国土题材长篇小说

创作分享会在贵阳举办

6月20日,我省首部国土题材长篇小说《大地情怀》创作分享会在省地质博物馆举办。

该作品是我省自然资源系统首次利用文学的力量促进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推进自然资源文化建设的一次探索。旨在倡导广大文学爱好者用手中的笔,积极描绘贵州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动人故事,在社会广泛营造“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良好氛围,为贵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献计出力。

据了解,《大地情怀》由贵州省国土资源系统退休干部袁惠国耗时3年时间创作完成,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六十一章,60万字,于2022年11月首次印刷出版。作品多角度塑造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形象,展现了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依法保护耕地之间的现实矛盾,对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是贵州省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土资源题材的长篇小说。

与会嘉宾对《大地情怀》的出版给予高度认可,大家纷纷表示,《大地情怀》用温暖的文字生动阐述自然资源工作和自然资源工作者的故事,以文学艺术的形式传递正能量,用文学作品讲好自然资源故事,再现了自然资源战线上的时代印迹,塑造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有血有肉的形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文妮 王远柏 金秋时

编辑 张弘弢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