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如果穿越到10年后,汽车上的“第三空间”会是怎么样的?_全球滚动

发布时间:2023-07-05 09:39:06 来源:面包芯语

我这种中年人可能还不如我家娃有发言权,在她们眼里的未来汽车第三空间,应该像「变形金刚座舱」。虽然女孩子不喜欢打打杀杀的故事,但我发现这并不妨碍她们喜欢让人特别有安全感的保护者,用我娃的话说:“它能保护人类,像人一样充满智慧,坐进去车子就能自己开,能和车子聊天。它还很酷,竟然能扫描其他车/动物,车子马上就变成想要的模样”。


【资料图】

我在想,等我女儿十年以后转变为买车的决策者,她们现在认可的东西,对未来的购车决策肯定很有参考意义。

我尝试把小朋友提供的感性信息,转换成工程语言,希望以后娃们翻看这篇回答的时候不会有违和感:

●未来的汽车第三空间要像汽车人一样安全可靠。汽车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未来汽车安全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未来汽车要像变形金刚一样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变形金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变形”,未来汽车必将可以实现一车多用的多场景化布局,人均拥车量降低之后,拥堵也会减少。

●未来第三空间要具备更强的智能属性。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汽车将具备自动驾驶、人车互联、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功能,提供更便捷、安全、智能的空间交互体验。

●未来的汽车空间设计还要注重个性化定制。随着时代改变,未来必然会出现根据用户喜好和需求设计不同的空间模块。

汽车人的身体是由“Transformiun”赛博坦金属元素构成,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在汽车领域,因为金属冶炼技术和焊接技术的突飞猛进,还有各种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引入,让车身结构与动力总成的安全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如今,为了像“汽车人”一样安全可靠,车企们在车身材料、汽车结构等安全技术研发之路上同样不能停歇。

像LEVC(伦敦电动汽车)这种二十世纪初创立的、拥有115年造车历史的老品牌而言,经历了跨越两个世纪的汽车安全技术进步,可真是历史的见证者。

LEVC推出的多款车型开创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包括最小转弯半径技术全球第一,首创安全隐私舱隔断、首创出行对向会客座椅、首创副驾行李舱、首创隐藏斜坡踏板、首创无障碍关怀功能、首创 E-city 技术等兼顾驾驶与乘坐的功能技术。

毫无疑问,提升车身强度是大势所趋,比如近十年来汽车行业在车身高强度钢使用率方面就有了大幅提升,从早前的不足30%,到现在已经有的超过70%了。在材料与结构的综合评价指标——扭转刚度方面,也有明显进步。像SOA架构下车身扭转刚度更是可达41000N*m/deg,这放在十年前是不敢想的(要知道当年很多知名豪华品牌很多都是20000N*m/deg左右)。

不过如果只是用传统思路提升汽车安全,还不足以应对新能源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汽车电气化,还有很多新难题,比如现在普遍想要调和的集成式车载电源管理模块(ODP)布置问题。

传统做法是布置在前舱电机上方或者后备厢,但前者有碰撞防御不够的风险,后者有侵占储存空间的问题。

大家可能会说现在也没说放在前舱(当前普遍这么做)碰撞安全不过关呀,其实是因为测试模拟不了全部工况,要知道现在主流的前碰撞测试是考察前纵梁+A柱的能力,100%正碰或者25%偏置碰严格来说,是看后者“自废一条胳膊”还能有多强的保护能力。

但如果汽车遭遇柱面碰撞(模拟汽车撞电线杆)呢?这时候前纵梁就起不到作用,位于前舱的集成式车载电源管理模块有很高安全风险。

所以“空间与安全”,还是得做取舍?

其实不然。在《变形金刚》中,这种金属形态的硅基生命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结构极为精巧,各种模块高度集成化,并把关键部位隐藏在最抗打的位置。

最近,我们在LEVC最新的SOA架构发布会中,看到了一种全新的ODP布置设计。其基于空间布局最优及碰撞安全考虑,结合目前主流技术,将ODP产品内核深度集成化,极限缩短产品Z向高度。既能使乘员舱空间更优化,又能在碰撞时更加安全。我们改用乘员保护的视角来看,如果坐三排座的车,我会让两位宝宝坐在哪里呢,肯定是第二排位置,因为我希望全家最柔弱的她们能离外界风险最远。

当然,大家不要以为改结构是件容易的事。这种极限压缩Z向高度会带来很多技术性难题,比如,对EMC设计是一大挑战。

此种方式在当前较为新颖,可以预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运用。

总之,未来的汽车要像汽车人一样安全可靠,得材料提升、结构优化,并且做好核心控制部件集成化(以便于解决空间与安全问题)。

当自动驾驶在未来得到普及之后,未来汽车甚至不需要划定哪个座位是驾驶座,因为整个车内空间都可以被划分成客厅、卧室、办公室……

只要我们愿意,车上的空间就是百变的,因此未来汽车的空间利用率必须做到极致。但现在的汽车还远没到设想目标,很多车型还在为后排中通道鼓包挣扎,更不用谈座舱格局变革了。

《变形金刚》中出现的各种“汽车人”,机器人形态和汽车形态之间使用了非常巧妙的结构布置。如果你玩过实体玩具,肯定会像我一样惊叹设计者的巧思。

传统的构架是依据汽油机和变速箱的布局来设计的,而新的纯电结构给下一代汽车设计给出了不同的可能性。LEVC推出的SOA架构就旨在重构空间与出行的关系,而SOA是一种“空间导向型纯电架构”,所有设计的基础都是以扩大空间利用率为根本,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车体设计思维,也只有在全面电动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

比如SOA架构的尾部下沉式设计,在此前的纯电车中并没有有看到,把纵梁上置改为下置,可以实现Z向空间足够扁平,可布置前后贯通长达1.9m的一体式无极滑轨。

以前的设计思路是前后排座椅的改造,现在整个车身地板平整后,包括后尾厢也能融入到座舱内。传统的楔形车座舱设计可以更容易朝着厢式座舱设计演变。

当然,实现这种能力不易,因为这意味着尾部的受力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汽车车身后纵梁与门槛梁搭接结构,由于是采用钢制钣金冲压成型,为使车身足够强大,需要通过门槛内外板焊接、纵梁内外板焊接、以及结合部位内外连接板等多个零件焊接组成。而SOA改为采用一体成型及变截面等技术来提升强度,它的一体式高强度铝型材下车身门槛梁,和后纵梁采用的九宫格蜂窝体防撞设计都保证了这种结构的防撞能力。

总之,未来汽车对空间灵活性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时候传统的围绕汽油机变速箱设计的车体结构已经不成立了,真正适应市场的是“滑板底盘”类型的一体化底盘设计,更多的机械空间被节省下来,用来布局非常平整的驾乘空间。未来汽车的外形和内饰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可玩的东西会更多,天马行空的设计会在材料学和制造工艺提升的同时得到凸显。

《变形金刚》就是各种尖端技术的结合体,如果只是用“赛博坦金属元素”来定义它完全不够,“知识存储罐”、“魔力神球”等等都很重要。比如有缘者可以与魔力神球融合,魔力神球会为其赋予超级智慧,让他能够看到赛博坦的过去和未来,同时指引着赛博坦进入全新的时代。

汽车也是一样,与尖端技术交叉融合,可以获得“强智能第三空间”。还记得我家娃看《环太平洋》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平时看的变形金刚不需要人类驾驶员,而环太平洋的里面的机甲全部都需要驾驶员来操作。其实在孩子的脑海里,自动驾驶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她们出生的年代已经有自动驾驶技术了,看着父亲母亲开车能放开双手,也算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

其实,AI能做的事情远超出我们想象,比如我们跟ChatGPT聊天,说想从上海去千岛湖玩一趟,未来的ChatGPT人工智能内就会根据我的工作和休息日程规划一个行程计划,其中包括最受欢迎景点的安排、根据天气预报和路况进行的最高效率行程安排、我和家人喜欢口味的餐厅推荐、最合适我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酒店推荐等等。如果我选择更经济的车内住宿模式,车内会安排好两张床给我和家人躺平,会帮我定外卖,AI甚至还会安排我和家人看一场日出,就在车内看着全景天幕,车外摄像头还能帮我把这么漂亮的景色给拍下来,照片和视频都有提供。

新的智能AI技术跟车内各种软硬件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比如SOA架构采用了CDC与空簧组合,具备豪华行政级座驾的操控及舒适。但传统的CDC重点是自动识别道路状况,如果AI技术再加入,可以提前预知到路面状况,做好应对措施,提供更高质量的减震体验。

AI技术加入,让工作模式切换一样,能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调节。这就好比现在用ChatGPT做出来的图速度更快,还原度还更高。

实现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循环神经网络,能对车轮转速、车体运动惯量、车辆加速度、转向控制等信号做出智能分析。加上AI有自学能力,对同类型工况的后续响应速度会大幅提升。

强大的AI就必须用到强大的算力,以L.OS移动数字空间为例,这是一套算力足足有1000tops的云架构,配合超级闭环数据训练湖,可支持全场景、全天候、全冗余的自动驾驶方案实现(一直用到L4级别都行),而且还可以支持更便捷、高效、自定义的亿咖通系统娱乐座舱,在场景化用户体验、显示输出、舱内外感知、APP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增强。

我们是以AI+CDC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尖端技术与平台架构融合能带来多大的能量,L.OS的电子电气架构可灵活匹配不同的感知硬件及控制算力,关于此类玩法还有很多探索空间。

总之,未来汽车要与更多尖端科技结合。正如LEVC的SOA+AI+L.OS智能电子电器架构的组合,不仅使汽车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还具备高阶的软件及智驾能力。

《变形金刚》中,擎天柱使用一种光束扫描了一下就可以将破旧车身焕然一新。它所利用的赛博坦科技可以让汽车人根据扫描到的不同车辆改变车型和人形下的外貌、装甲样式等。

现在的汽车个性化定制主要是集中在内外饰层面,比如定制的座椅面料、方向盘造型等。如何更进一步,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实现方式。

当然汽车想要扫描变身是不现实的,但未来汽车模块变得更灵活也并非不可能。比如滑板底盘+插接式座舱组合。同时,这也意味着汽车的个性化定制可以得到充分实现。当然,这种设计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比如操控性问题、全线控底盘问题等。

目前来看,更有可能的方式是像SOA架构这种,比如在车内,通过设计无极滑轨,车主可以更加灵活的根据需求调整座椅布局,结合后悬的重新设计,还可以对不用的后排座椅进行隐藏式收纳。

此外,传统的个性化定制像是在做加减法,很难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想要获得“乘法式”的变幻,必须要加入软硬件层面的升级。

像SOA架构就是将相互分散的ECU 及其对应的基础软件功能模块化、标准化,重新部署为分层式的软件架构,汽车可在不增加或更换硬件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软件配置为驾驶员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千人千面。

我相信,未来汽车一定可以通过座舱零部件的灵活布置、高算力软件部署,将汽车的第三空间像“变形金刚”一样自主定义,灵活多变。

当然这也警示全行业,必须要加快更新步伐了。如果没有更加新奇的脑洞和精准的市场洞察,还在传统造车思维上打转,只会落后于人被市场所淘汰。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