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奋斗路上[gf]2022[/gf]绿色力量」袁昌选:让油茶树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树”

发布时间:2023-07-28 12:33:35 来源:天眼新闻

袁昌选察看油茶长势。

人物简介:袁昌选,1972年出生,黔东南州天柱县人,油茶专家,现任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20多年来,致力于油茶栽培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和首届“黔东南突出贡献人才奖”提名者等称号,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政协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51岁的袁昌选,常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棵油茶树,有时枝头盛开着洁白的油茶花,有时枝头结着饱满的果实。


【资料图】

事实上,作为与油茶打交道20余栽的油茶专家,袁昌选早已融为全县近40万亩油茶林的一部分。

如今,天柱县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袁昌选亲历和见证了天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我本农家人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袁昌选冒着酷暑,来到位于天柱县社学街道长团村的全县农业油茶科技示范园区。

天柱县油茶种植基地。

不顾烈日当空,袁昌选走在郁郁葱葱的油茶树中间,仔细察看油茶长势——抚摸着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里原本是荒山荒坡,在袁昌选的帮助和指导下,2010年开始发展起了油茶种植,如今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天柱油茶核心区”。“这段时间,要做好除草和抗旱工作。”袁昌选对园区内基地负责人细心交代。

到全县各大油茶基地检查工作,是袁昌选三天两头的必修课,20多年来从未间断。他早已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除了有些工作需要在办公室处理外,他不是在油茶基地,就是在去油茶基地的路上。

1972年,袁昌选出生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一个贫穷的侗族农民家庭,1989年考上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林学专业。中专毕业时,袁昌选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进入林业系统工作。

“我是来自农村的人,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度过了读书靠步行、交费靠求人的学生时代。因此,立志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心中。”袁昌选回忆说。

天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特色林业产业以油茶为主。但是,油茶种植并没有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老油茶林平均亩产油不足5公斤,当年茶油只能卖到20元/公斤,亩产值还不到100元。”袁昌选说,由于老油茶林产量低、茶油价格低,当地群众种植与管护的积极性不高,油茶产业被百姓当作“漏水财”来捡。

“要让油茶能够支撑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常规管理、任其自然产出是不行的,必将造成大片油茶林自然衰败。”彼时,面对全县18万亩油茶低产林,袁昌选陷入沉思。

“品种不良是导致实生老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袁昌选认为,只有对低产林的品种进行改良,天柱县油茶才有出路。为此,袁昌选开始了艰辛的技术攻关之路……

技术攻关二十余载

2001年,袁昌选主持承担了50亩油茶引种园和10亩大树嫁接换种改良试验项目,由此拉开了投身油茶基础研发的序幕。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油茶引种栽培和大树嫁接技术,因此格外用心。“像呵护宝贝一样护理着这些油茶树,记录下每个油茶品种的生长特征、稳定性状等。”就这样,他早期承担的油茶引种试验项目,成功评价出以湘林210为主的8个油茶品种推广应用,成为贵州最早推广的湘林品种系列。

不断耕耘,硕果累累。2009年,袁昌选主持选育的“白市4号”等3个油茶无性系率先通过贵州省林木良种认定,填补了当时贵州长期无地方油茶良种的空白。

这项成果的背后,是袁昌选和团队用时长达近10年,不断奔忙在全县18万亩老油茶林中换来的成果。油茶选优工作起步于2002年,每逢国庆正是当地农户开始采摘油茶果的季节,为开展油茶选优工作和采集油茶果样检测,在当时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的年代,袁昌选几乎年年牺牲国庆节休息时间,带领团队坐客车、租客船,奔忙于清水江畔,翻山越岭穿梭在油茶林中,天黑了就近留宿在老乡家里。通过近10年的努力付出,终于成功选育出贵州省首批认定的地方油茶品种。

科研无止境。2010年,袁昌选又启动了自主创新的“油茶拉枝扩冠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并总结出“摘顶控高、矮化分层,拉枝扩冠、枝向调控,缩枝整形、枝群培养”24字方针。该项研究实现了5年生油茶初产林分亩产油28公斤、7年生林分亩产油突破40公斤的科技创新成果。这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林业科技成果库。

在这一课题中,为准确掌握试验数据,袁昌选开展了试验地油茶春梢、夏梢、秋梢及花芽、果实年生长周期固定监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高温天气,5天一次的调查从不间断。遇到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其他同事休息了,他便拉上自己的妻子帮做数据记录。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总是傻笑,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完成调查任务更重要的事情。

天柱油茶苗圃。

2013年,袁昌选与省林科院合作在瓮洞梭坪新建油茶种质资源圃120亩,入圃优良种质273份,全面收集了省内现阶段油茶优良种质和湘、浙、滇、赣、桂等省外部分油茶良种资源,为持续开展适宜本地推广的主栽品种储备了丰富的种质基础。

“在油茶种质资源圃建设过程中,从苗木起运到落地对号栽植,都必须确保种质清楚,并且绘制入圃种质定位图。”袁昌选亲自驾车赴贵州省林科院调动苗木,往返800公里将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将每一份种质在收集圃进行分区排列,每一株苗都精准落实在已编制的定位图上。在历时7天的苗木栽植期,他每天天未亮就从县城出发,他要在民工开工前赶到40公里外的造林地,将苗木对号清理出来交到每一位民工手中,才能指导每个民工在固定的地块完成栽植任务。

20多年来,袁昌选主持和协作完成“油茶标准化栽培与矮化控冠技术研究”“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国油茶优良品系区域化试验”等课题10余项,领衔完成生产项目20余项;协作制定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6项贵州省油茶地方标准;自主创新成果“一种油茶矮化多分枝苗木的培育方法”获授权技术发明专利。

当好群众贴心人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广大群众通过种植油茶实现增收致富。群众的日子好过了,我心头就比喝上了山茶花的花蜜还甜。”

硕果累累的油茶树。

20多年来,袁昌选始终致力油茶栽培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苦干,翻山越岭走遍天柱县的一个又一个山头,成为油茶种植户的贴心人。

2010年实施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天柱县白市镇三间桥村300亩油茶示范基地,2014年通过验收后即面临无资金投入、无主体经营的“两无”困境。

为让这片油茶基地发挥增收致富的作用,袁昌选及时与当地村民反复沟通座谈,经多次努力,成功引导当地青年杨平返乡创业,从42户农户手中承包了这片油茶林基地进行管护,还创建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袁昌选还引导和帮助杨平在油茶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复合经营,如今,该油茶基地年出栏土鸡10000羽左右,加上油茶籽收入,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带动了11个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杨平因此成为当地发展产业致富的带头人,2020年被表彰为“黔东南州劳动模范”。

为实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袁昌选十分重视对油茶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

在技术培训中,面对点多面广、现场服务难到位的实际,袁昌选创建了“天柱县油茶种植技术服务微信群”,定期发布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时时开展科技咨询。“我还要求油茶户在开沟施肥、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工作环节必须在群里发出图片,便于及时纠正技术标准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起到了‘远程技术’培训的效果。”

在他的指导下,油茶技术团队2名成员晋升副高职称,5人晋升中级职称。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培养了近300名嫁接能手,还探索培养了2名职业农民。

2022年,天柱县油茶林总面积达39.6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8万亩,虽受夏秋连季干旱影响,全县茶籽产量仍达到8850吨,茶油产量2170吨,全县油茶全产业链产值3.93亿元,惠及2.16万人通过产业、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463元。

“至2025年,天柱县将新增油茶扩大种植面积4.8万亩以上,低产林提质改造完成8万亩,全县油茶总面积将达45万亩以上。让更多的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树’。”袁昌选充满信心地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编辑 王瑶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干江东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